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密切鹭岛军民情,打造厦门更响亮的双拥工作品牌!

来源: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2-05-14 17:33 浏览量:{{pvCount}}

  厦门,一座涌动着爱国拥军热潮的英雄城市。这里地处改革开放和军事斗争准备“两个前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正是鹭岛军民情的真实写照——

  “竟然有23个岗位可以选择!这么多,可得仔细看看了!”去年10月25日,在厦门市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召开的2021年度退役士兵安置选岗会上,5名转业士官认真了解着岗位情况。选岗结束,退役军人刘玉岗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高度重视,未来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再鼓干劲、再续辉煌、再立新功。”

  “决定随军时,我难免有些忐忑。但来到厦门后,医社保、孩子上学、我的工作调动等等,忧心事一件件被解决,我心里踏实多了。”军嫂陈丽娜说,2020年4月她带着两个孩子从广州来到厦门,与在厦陆军某部服役的丈夫团聚,结束了长年两地分居的生活。如今,两个孩子也适应了新环境,一家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今天能到现场领取首批优待证,我的心情很激动。这张小小的优待证承载着我们曾经光荣的从军经历,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今年4月26日,厦门退役军人张宗来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端详着手中的优待证,迫不及待想向老战友们分享这份喜悦。

  

  △退役军人张宗来领取到首批制发的优待证

  陈丽娜、刘玉岗和张宗来的喜悦,单纯而质朴。在厦门,哪里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就涌动浓浓拥军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就大力倡导推行军民双拥共建,对双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部队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得到了全市军民的衷心拥护,为厦门市双拥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厦门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双拥好传统也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厦门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发挥双拥工作政治优势,军地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务,把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自1991年,厦门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在此后历次命名表彰中无一缺席这一重大国家级荣誉。各区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双拥工作经验和做法,连续受到福建省里表彰,实现了厦门市本级和6个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四连冠”。

  这些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近年来,厦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富国强军、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拓展双拥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培育双拥品牌,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推进新时代厦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共谋发展: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拥军惠军力度

  制度设计是厦门市巩固深化军政军民团结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为了使双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厦门市着力加强双拥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把支持驻厦部队全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为部队排忧解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涉及地方支持的军队建设重大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为部队提供智力科技支持纳入“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机关效能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子弟兵所需所想所急,无不牵动着地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心。

  帮助部队解除后顾之忧,首要是及时有效解决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为此,厦门制定出台《厦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具体规定》《厦门市贯彻实施军人随军家属和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实行“功绩量化、依序择岗”“五公开一监督”等“阳光安置”做法,建立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等制度,落实好退役军人“职位”。2017年以来共接收安置2800余名军转干部(计划安置约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一),其中96%以上进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仅在2021年,厦门就通过在线上、线下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各种方式,促进近300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组织退役军人免费参加学历提升140余人、技能培训200余人,补助学费32.6万元。

  

  △开展厦门市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八一”专场招聘会

  同时,厦门多措并举推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率先建立未就业随军家属基本生活保障金制度,有效缓解了随军家属待安置期间的家庭生活压力;落实随军家属自主创业扶持奖励、报考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加分照顾;采取每年集中安置做法,按照“身份对等、单位性质和专业岗位相近”原则安置随军家属、烈属工作……

  在教育拥军方面,厦门立足服务与保障,结出累累硕果:关爱官兵“后代”,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按照“就近便利、同等优先、特殊人员加分、双军人照顾”原则,保障调防移防和新组建部队军人子女入托入学。近年来,落实保障驻厦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700余人次。

  军地联动:军民同心共促城市发展

  在狂风暴雨中,道路积水、大树倒伏、电线垂落……一个个冲锋在前、着手抢险和城市恢复工作的坚毅身影,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驻厦部队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抢险救灾中,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经济特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长期以来,驻厦部队积极参与厦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组织开展军民共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暖心工程”“希望工程”等十项工程;支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军警民联防共建,在创建“平安厦门”“平安海域”上彰显大作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严防境外疫情从厦门市沿海输入的第一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厦门警备区、厦门海警局、31614部队与厦门公安建立联防联控和联勤协作机制,先后妥善处置了多起重点关注船舶来靠厦门的敏感事件及海上突发事件,实现海上非法入境人员“零上岸”、境外疫情海上非法渠道“零输入”。

  驻厦部队用真情和汗水回报第二故乡、支持地方发展,厦门也不遗余力为子弟兵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强军建设。近年来,全市600余对军民共建单位85%以上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

  “改革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这是厦门人民的共识。一直以来,厦门注重在政治上、生活上和政策上关心驻厦部队,让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官兵。一组数据亮出成绩单:近几年安排8亿余元支持原武警厦门消防支队、“鼓浪屿好八连”等部队营区建设和装备更新;安排2000多万元支持“英雄三岛”等一线部队训练设施建设;协调解决驻地部队6个工作站定点部署设施建设…

  

  △湖里区召开军政双拥座谈会

  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多年来,厦门不断健全拥军支前工作体系,加强军供站、支前物资供应站和军粮供应站规范化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军供保障设施,创新军粮供应保障模式,军供物资准时足量供应部队。

  鱼水情深:“双拥在基层”不断深化

  曾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思明区曾厝垵的纪不池老大娘拥军长达半个世纪,人称“拥军好大妈”;厦门市湖里区坤驰出租车公司党总支书记、年逾八旬的叶福伟同志,三十八年如一日为部队送温暖,人称“拥军董事长”“编外军需官”;厦门民营企业家钟庆达牵头成立全省首个以爱国拥军为宗旨的区级社会组织——湖里区爱国拥军促进会,长期坚持深入军营走访慰问部队官兵,投入几十万元用于慰问和支持部队建设;得知驻地31616部队30分队营区围墙、营门及院内路灯存在“老、破、旧”的问题,厦门湖里国投集团投资100万元,改造提升了部队围墙、营门、照明系统……

  社会化拥军是厦门双拥工作的延伸补充和特色品牌。在湖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拥军模范、“拥军达人”,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爱国拥军的队伍中,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位于湖里区的军梦双拥双创园,是厦门首个双拥双创复退军人产业园,目前已开展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教学近百场,培训复退军人、军嫂700多人次,整合推介200多个特色创业项目,园区企业中复退军人创业就业比例超过27%,成功创业或就业接近百人。近日,厦门市湖里区为首批3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点授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更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努力营造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提供平台、退役军人踊跃参与的就业创业氛围。

  文艺进军营,演出送温暖。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等文艺团体发挥文艺院团优势,长年走进部队开展演出,为部队官兵带去多姿多彩的艺术熏陶,积极协助部队开展文化建设。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社会化拥军在厦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厂、社区蔚然成风。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