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
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纪念日
你可知道
当年福建籍烈士曾留下两封家书
一封写尽革命志士的绕指柔情
一封道破铁骨男儿的家国大义
让我们透过泛黄信笺
聆听那个年代最动人的生死告白
与妻书
1911年4月24日深夜,一位福建年轻人夜不能寐,他抱着牺牲的信念,写下了两封感人肺腑的诀别书。其中的《与妻书》,感人至深,长千余字,字字千钧,被称为革命党人最纯洁的情书。
林觉民写在方巾上的《与妻书》。图源:厦门卫视
《与妻书》
(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林觉民与陈意映(资料图)
1911年春,黄兴、赵声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来自福州的林觉民,当时是留日的同盟会会员,他被派回福建策动响应。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一行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当晚,他们同宿在滨江楼,林觉民却无法入睡。他很难想象,如果遭遇不测,又没有留下任何的书信,家人何以活得下去。所以,当晚他分别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写下诀别书。拂晓,他将绝笔书托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
林觉民写完《与妻书》的三天后,赴广州参加起义,可寡不敌众,林觉民被捕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
禀父书
另一位来自福州的烈士方声洞,也给父母和妻子留下了两封感人的绝笔信。其中《禀父书》最为有名。
方声洞《禀父书》。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节选)
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於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於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
方声洞。图源: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方声洞,1886年出生在福州一个富商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献身爱国事业的信念。
1911年4月27日,起义爆发,方声洞奋勇当先,冲进总督府,勇不可挡。但起义最终失败,方声洞孤身被围。他从容无惧,举枪射杀20多名敌人,自己也身中数弹,力竭而死,年仅26岁。事后黄兴报告起义经过,特别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一封遗书
道尽了缱绻缠绵的深情
在福建,有一种福
叫“为天下人谋永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上
铭刻着19位福建籍烈士的名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图源:福建档案
这些热血青年们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
于危难之际显身手
他们无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福建“血性”的底色
让我们一起缅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