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让独行者不觉孤单
31621部队 李怀坤、齐永辉
一座烈士墓,坐落在祖国东海一隅东台山岛。
小岛偏远,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是福建距离公海最近的岛屿。
远离繁华,岛上世界寂静无比,夏季山花摇曳,冬季海风轻吟。近半个世纪以来,自驻岛官兵迁防至驻防条件较好的西台山岛,此岛便再不见人间烟火,只闻鸟鸣虫吟,只见星河灿烂。偶尔有往返东海深处的渔民在这里避风,便会爬上山顶祭奠烈士,把一束山花、一瓶白酒摆放在烈士墓前。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烈士墓碑上的姓名已模糊不清。
“烈士哪里人,因何牺牲,他的家人都好吗?”闫蒙蒙任驻岛连队指导员后,第一次到东台山岛巡逻,站在烈士墓前,这些疑问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闫蒙蒙开始了自己的追寻之旅。他先是打电话给熟悉的几位退伍老兵,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大家都无奈摇头。
根据资料记载,东台山岛驻军于1976年已撤防,加之部队数次整编,一时竟无从详细考证。
闫蒙蒙想起世代生活在西台山岛的几户岛民。这天,他和战友寻访到王华英老人家中。年逾六旬的王华英老人回忆,烈士墓早在她刚记事时就有了,她的父亲曾说过:“烈士是在抗击台风时牺牲的。小伙子很年轻、个头不高,能一次挑两筐石头上山。”只可惜,王华英的父亲已故去,留下的信息只有这些。
这次探访,王华英老人将早年在岛上服役的老兵周振良的联系方式交给闫蒙蒙。周振良曾在岛上守防26年,退伍离岛后一直与王华英一家保持联系。
“我刚上岛当兵,班长就说过烈士名叫‘兰桂森’,好像是福建福鼎人。”第二天清晨,闫蒙蒙拨通了周振良的电话。电话里周振良语气平静,闫蒙蒙心潮澎湃。
闫蒙蒙寻找烈士家人的想法,得到了上级机关的支持。很快,在逐级上报请示后,他得到上级应允:到烈士家乡走一趟,寻访烈士家人。
下岛那天风大浪高。经常往返西台山岛、接送官兵出岛的渔民高海燕一边掌舵一边对闫蒙蒙说,他的大哥就是在1958年强台风中由驻岛官兵帮忙接生的。他也曾听父亲说起过,哥哥出生那年,一位叫兰桂森的战士牺牲在东台山岛上。
和暖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木质书架上。福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书架上取来一本《闽东烈士名录》。闫蒙蒙静静翻阅这本手抄名录,只见“兰桂森”3个字赫然在列。
“兰桂森,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乾头村人,1958年3月入伍,同年9月,在东台山岛因抗击台风不幸殉难牺牲……”
“是他,就是他!”闫蒙蒙看着名录上这行蓝色小字,内心难掩激动。
一天后,在地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下,闫蒙蒙来到闽东一个小村镇。推开僻静小院的大门,眼前的院落格外整洁,一位老奶奶正和家人在阳光下聊天。
“这里是烈士兰桂森的家吗?”闫蒙蒙说明来意,也把自己一路寻找烈士的经历告诉老人。
老人赶忙把闫蒙蒙请进房间,原来,这位奶奶是兰桂森的弟媳雷菊香。关于烈士,雷菊香流着眼泪说,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是我们的亲人。
交谈中闫蒙蒙得知,兰桂森的父母及兄弟4人均已离世,雷菊香老人也已经70多岁高龄。伴着午后斜阳,老人讲述了兰桂森烈士的故事——
那是在1958年3月,21岁的兰桂森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来到偏远的东台山岛。
1958年8月底,东南沿海一时阳光耀眼,一时阴雨绵绵,这是强台风即将登陆的预兆。
9月4日,狂风裹挟着巨浪向东台山岛袭来,驻岛官兵投入抗击台风战斗。下午,兰桂森冒雨回到排房转移装备,房梁突然倒塌,正砸在他身上……
直到台风过境恢复通信后,兰桂森牺牲的消息才传回后方,全家陷入悲痛。此后多年,兰桂森的父母曾多次要求上岛祭奠。但小岛路途遥远,受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烈士家人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
“三哥走时,记得部队上来了电报,一家人大哭,母亲哭得肝肠寸断。”回忆往事,雷菊香老人频频拭泪,“因为伤心,母亲不久离世,几年后父亲也去了。两位老人心里放不下,弥留之际还想着哪天能把哥哥接回家。”
此时,距兰桂森烈士牺牲已过去60余年。
英雄魂归有处。今年清明前夕,一座崭新的花岗岩墓碑被运上东台山岛。“兰桂森烈士之墓”几个金色字样在湛蓝的海天衬托下愈加耀眼。
墓碑正上方一枚鲜艳的五角星,令人想到烈士驻守小岛的青春芳华。
这天,海风轻轻从耳畔掠过,林间茂密的马尾松簌簌作响。闫蒙蒙站在山巅望着远处的夕阳,时光仿佛回溯到62年前——
脸盘白净的兰桂森,在海滩上奔跑、在山巅眺望无垠海面,他的笑容活脱脱像个孩子,他帽檐上的五角红星闪耀着光芒。
兰桂森长眠在他守护的岛屿,有海防官兵陪伴、有亲人挂念,每天听浪花欢笑、看星河璀璨,他再也不会孤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