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人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国家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 | 至此,闽西籍已达11人:那些真枪实弹的岁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4 17:48 浏览量:{{pvCount}}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4名闽西籍英烈上榜知道是谁吗? 此前,国家公布了第一、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你知道又有哪些是闽西籍的吗?一起来了解下。

   

  邱金声(1912-1939)   

  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副团长(第三批) 

  邱金声,龙岩县曹溪乡月山村人。1927年参加邓子恢组织的秘密农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第12军中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任闽西南第3军分区司令员,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清剿”。1936年1月当选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任闽南抗日5支队支队长。1937年初,他派代表与附近粤军谈判,订立共同抗日、互不侵犯的协定。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邱金声任二支队三团副团长,与团长黄火星一起在苏皖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在挺进江南的一年多时间中,邱金声带领第3团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由于在长期征战中曾经七次负重伤,邱金声于1939年2月26日因积劳成疾,在皖南太平县逝世,时年27岁。 

   

  蓝和春(1904-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 

  第4预备师第10团团长(第三批) 

  蓝和春,龙岩武平大禾乡人,投军于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司令官蓝玉田的部队,其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蓝和春曾参加过北伐,讨伐军阀孙传芳。1931年秋,蓝和春随部队北上,驻守上海,参与了淞沪抗战中的保卫闸北之战。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后,反蒋的十九路军被解散收编,蓝和春随军西调潼关,受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委托,兼任西乡县长。1938年春,蓝和春被调离陕西,任75集团军第四预备师参谋处主任兼第十团团长,奉命开赴湖南、湖北抗日前线。1940年6月5日,日军调集重兵进抵东巩准备侵扰金镶坪,在第四预备师前沿的十团与敌人接战。战斗非常激烈,蓝和春亲临金镶坪一线指挥督战。不幸的是,6月8日,右侧翼兄弟部队防地被日军攻陷,十团陷入孤军作战,后在撤退转移时,蓝和春被日寇冷枪击中,不幸战亡,时年36岁。后国民革命军总部追赠蓝和春为少将。 

  

 

  

江如枝(1911-1943)

  新四军第6师第16旅 

  第51团政治处主任(第三批) 

  江如枝,福建省永定县(永定区)人。革命先烈江如枝同志,是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报务员之一。新四军组建时,担任二支队电台队长。在新四军开赴江南的第一场战斗中,江如枝同志作为电台队长跟随粟裕司令员率领的先遣队参加韦岗战斗。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整编,在苏南的第二支队改编为六师十六旅时,江如枝同志担任十六旅电台队长。后因战争发展的需要调到六师十六旅五十一团任政治处主任。一九四三年的十一月,在江苏省溧阳县的清水塘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 

  

江如枝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毕业于中央军委举办的电讯训练班,任无线电报务员、报务主任。1934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无线电队队长。1935年2月任红军挺进师通讯参谋主任,师直属部队政治组组长。1936年8月任中共鼎平县委书记,参加了浙闽边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8月回到部队工作。1938年3月随浙南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1943年1月任新四军第6师第16旅第51团政治处主任,率领51团部分部队坚持溧阳地区的斗争。10月下旬,日军“扫荡”溧水、溧阳地区,11月3日凌晨,第51团两个连和独立第2团一个连在溧阳县清水塘遭五路敌人合击,江如枝在带领部队突围中牺牲。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邱子华(1915-1945)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三批) 

  

 

  

  邱子华,又名邱启化,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领导红四军挺进闽西,邱子华加入了儿童团,承担起站岗、放哨、查路条等任务,很快又加入了共青团,并于1932年成为中共党员。随后,他参加了工农红军,1936年编入张鼎丞、谭震林领导的“闽西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抗战爆发后,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邱子华任连政治指导员。“皖南事变”发生后,他虽与部队失去联系,但依然率18名战士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半月后终于赶上部队,受到军部首长的表彰。1944年7月,他转任江苏茅山(今镇江市)专署公安局长,从事除奸工作。1944年9月,邱子华奉调任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锄奸科长、党训班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其严谨细致、任劳任怨的出色工作,受到了纵队政委谭启龙的高度评价。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2014年,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公布了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

  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一、二批共有7名闽西籍英烈上榜 

  下面 

  小编这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罗化成(1895—1940) 

  新四军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批) 

  罗化成,福建上杭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他所领导的农民武装编入红军第4军4纵队,曾任红军特务大队队长、红军闽西医院院长、汀州福音医院医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副秘书长兼红军福建军区后方留守处主任等职。1929年12月出席古田会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1月,辗转至香港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8月回闽西南工作。1938年1月所部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先后任第2支队军医处处长、军需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挺进江南敌后,兼管当涂、芜湖、江宁的地方工作,先后建立了县、区、乡三级抗日民主政权和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青年、妇女成立抗日群众团体。1940年2月20日,率部在大雪中与日军作战,受冻致病,在苏南竹箦桥病故。

   

  陈明(1902—1941)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第一批) 

  陈明,龙岩市东肖镇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担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并到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两年。1931年冬学成回到厦门工作。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攻下漳州后,随军回到闽西,担任福建军区宣传部长、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红军大学政治、军事理论教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宣传部长,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共山东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长、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41年冬在反扫荡作战中,指挥115师直属机关在大青山与日军周旋达七个星期,同年11月30日在大谷台陷入日军重围,身负重伤后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廖海涛(1909—1941) 

  新四军第6师16旅 

  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一批) 

  廖海涛,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闽西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历任中共杭武(上杭、武平)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工农红军闽西抗日讨蒋军第七支队政委,领导上杭苏区军民坚持了极为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闽西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后,相继任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和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14日,率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特务连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九二步兵炮2门。1941年,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11月27日深夜,他率所部与日军在马村展开激战。在激战中,他小腹部中弹,仍继续指挥部队击退敌人进攻。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李剑卜(1914—1939)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2支队参谋长(第二批)。福建上杭人。1930年6月参加红军,先后任班长、排长、工作员、连指导员、团部文书、师部参谋等。参加了长征。全国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军区工作,后派往冀中,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二支队参谋长。1938年11月,日伪军6000余人分四路对大清河北津保三角地区进行疯狂地“合围扫荡”。参谋长李剑卜建议,特于花桑木村埋伏精兵400余人,军民齐心协力,挖战壕,修掩体,构筑工事,并连夜挖成了从花桑木到渔厂村长达5公里的交通防护沟。经过三昼夜的对峙,敌人损兵败将,锐气大减。日军对花桑木久攻不下,其后续部队分南北两路同时出动,妄图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面对这种形势,我军坚守花桑木的全体指战员撤出战斗。此战毙伤敌200余人,二支队伤亡近百人。1939年2月河北霸县新镇伪警备队副司令、日本特务王化南公开投敌叛国。不仅枪杀了独立二支队干部20余人,并把李剑卜等7名主要干部押到新镇交给了日本人,在日寇的大牢里,李剑卜等人受尽各种利诱和折磨,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

  郭义鸿(1904—1941)新四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第二批)。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武装暴动,参加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随红军游击队转移山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随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政治部文书。1939年调任新四军三支队军需处处长,后任新四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牺牲。

   

  黄才胜(1917—1941) 

  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团长(第二批) 

  黄才胜,连城县朋口乡池溪村黄岗人。1929年10月参加农民暴动,任儿童团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团机关担任勤务、通信和宣传工作。1934年春从福建军区随营学校毕业,任团政治处干事,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斗争,任连政治指导员,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随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1938年任三团一营二连指导员,1939年调任二支队四团三营营长、团参谋长。1940年初随部渡江北上,任新四军苏皖支队大队长。1940年7月任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三团团长,参加了黄桥决战等战役。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团长。因在长期艰苦环境下紧张战斗而积劳成疾,于1941年底在苏中海门县包场镇病故。

   

  刘云彪(1914—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骑兵团团长(第二批) 

  刘云彪,长汀县濯田镇露潭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十二军,历任团通讯员、班长、排长。随部参加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一军团一师侦察排长、连长,担任全军的侦察、开路的任务。1936年任红军骑兵团团长,是我军骑兵部队创建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营长,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率部抢占倒马关,拉开平型关战役的序幕。随后率部在平汉铁路一带开展游击,配合晋察冀军民的反“扫荡”。1940年初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4月12日,因病逝世。晋察冀军区颁发通令,建立“云彪支队”,号召全区部队学习刘云彪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1955年追认为烈士。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