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忠喜出生于1967年10月,高中毕业后入伍参军,现任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党支部书记。桐坑村是一个有630年历史、座落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有着20多年党龄的童忠喜在此连任7届村支书、2届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桐坑村积极投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综治平安建设、精准扶贫等行动,全村10户扶贫户于2017年全部脱贫。
在南平市““百日攻坚”“四比六促”活动中,南坑村全力推进新村选址、规划、建设等工作。如今,新村75幢2层半高的小楼及供经济较困难村民使用的4幢“4+1”套房,都已分房到户,村民将陆续搬迁入住。桐坑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延平区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童忠喜本人也当选了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并获得了“2018年福建省劳动模范”“2018年6月获廖俊波式好干部称号”“2017年度南平市劳动模范”“2016年度延平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2年度延平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他是两委的好“班长”。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当了7届村支书加2届村主任,童忠喜知道,老百姓就看实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的工作秘决就是三个字——作表率。童忠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忘初心,团结依靠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当兵时能吃苦、敢碰硬的工作作风。他要求两委干部做到的,自己先表率;动员村民做的,党员、干部先带头。
桐坑旧村紧挨着陡峭的山坡,每逢暴雨,村民都提心吊胆,担心发生山体滑坡。2010年“6.18”特大洪灾发生时,连日的暴雨造成村庄周围四处塌方。两委干部轮流巡逻值班,疏散危险地段群众。一位本家叔公拉着童忠喜的手哭着说:“怎么办,我的房子会不会被埋了?那可是我的全部家当呀!”全村800多男女老少都盯着他这个带头人。“桐坑村要发展,搬迁是首要任务,无论如何艰难,这项工作必须得干。”他由此下定决心。
2014年,上级一系列扶新政策的出台让童忠喜看到了希望。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旧村复垦、土地增减挂钩、造福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他一次次带着希望走进上级政府的大门,一次次欣喜而归。一个大胆的设想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上级政策叠加+村民自筹补足”,用这个办法来解决建设新村的资金难题。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童忠喜明白,建新村涉及方方面面,是个大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有空,他就会到新村建设工地上转转,听听值班干部和村民的意见,看看工程进展情况和质量。一旦工程建设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论再忙,他都要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同时,他还要不断往市、区、镇有关部门跑,争取项目和资金。
区驻村干部、科技局农技师黄章明在驻村任务结束后感慨地对他说:“童书记,别人驻村很轻松,而我到桐坑村驻村后,陪着你天天往新村工地跑,没有晴天雨天之分,没有周末节假休息,但是,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有多大,也学到了不少真本领。”
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带头“多干活”,还要带头移风易俗“少花钱”。去年7月,桐坑村召开村民大会,公布了有关“整村搬迁时不摆酒、不设宴”的村民公约,不仅没有人反对,反而得到了全村人的大力支持。因为,村民童忠喜所阐述的一个道理:“该花钱的地方得花,该节省的地方得省,得把钱花在刀刃上。”桐坑村的民心更齐了,乡风也越发文明。仅移风易俗这事,全村就节省了240多万元。”
他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在搬迁工作中,童忠喜坚持“一户都不落下”的原则,努力实现全村人一起住进新房的梦想。为了动员全村219户整村易地搬迁,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说、看、算”。
童忠喜把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分成两个组,先从党员、干部亲属入手,走家串户,把政策说透,把地质灾害整治道理讲明。紧接着组织部分党员、户代表到邻近乡镇美丽乡村参观学习,在村里显要位置展示桐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让村民心动。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算经济帐了,童忠喜把两委干部和村中有威信的“能人”请到一起,为村民“算帐”,让大家清楚明白“盖房子要花多少钱”“能得到多少补助”……村民的担忧慢慢消除了,建新村的热情点燃了,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不但积极参与新村规划讨论,还反过来催促村干部加快工程建设。
让童忠喜最为忧心的,还是村里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经济较困难的乡亲。为了不让这些困难群体“被落下”,他带头建立了支部班子“一对一”联系贫困户机制,详细制定帮扶措施。同时,请规划部门设计了4幢“4+1”经济套房,供经济较困难的村民选择居住。上面4层建套房,有75和100平方米两种户型,一层存放农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另外享受精准扶贫专项补助,基本可以不用花钱就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确保了不落下一户一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童子正,一家四口每人能享受2.5万元补贴,土地增减挂钩可得1万元,地灾点补助每户1万元……这样,童子正没花多少钱就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
他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好事要办好、实事不落空,童忠喜工作有激情,善作为、敢担当,挺起身来甘做群众的“伞”。他积极探索“党支部+理事会”模式,让村民通过桐坑新村建设理事会,参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值得高兴的是,桐坑新村被列入了第18批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做基层工作,我认为‘群众参与’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做好村里工作的一大法宝。”童忠喜说。
建新村是百年大计,既要讲科学,又要让群众满意。桐坑村易地搬迁项目采取统规统建办法,如何让大多数群众满意呢?童忠喜带领村两委落实“六要”群众工作法,探索建立“一公开、两参与、一抽签”做法,建设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并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实行阳光工程;将项目建设重大事项交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及村民会议来决定;探索“党支部+理事会”模式,成立桐坑新村建设理事会,让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监管资金使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林地征用、资金补偿等方面事务。
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桐坑新村选址、征地、规划、建设等环节进展顺利。为了使新村新址更加安全便捷又符合群众意愿,童忠喜多次往返于区、镇规划部门之间,走遍山村沟沟壑壑,广泛听取群众想法,最后确定了村边一处面积较大、坡度较小、地质坚硬的地块。此处紧挨南古县道,可以节约建设成本。为了使新村规划更加科学、美观、适用,童忠喜请来了市里的规划部门,结合桐坑山水特点,规划了75幢院落式新房,依山势错落分布在4个平台上,并与有关部门对接,提前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实现新村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他是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敢拼会赢、敢干会成,童忠喜有想法、敢创新,关键时刻会站出来、立得起。他表示,桐坑村的优势在生态,发展更要依靠生态。他与村两委干部探讨制定了全村经济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高山海拔自然气候和生态优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水蜜桃采摘、观光项目,做强5000多亩竹产业,做精现代特色农业。
童忠喜动员村民组建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380亩。为了做大现代特色农业这个蛋糕,他积极借鉴贵州六盘水“三权”促“三变”改革经验,引导返乡青年探索建立“532”经营模式(即:合作社占5成、农户3成、村集体2成),计划投资50万元,发展种植水蜜桃150多亩、洛神花100多亩。这样,不但村民可以实现增收,推动精准扶贫,村集体也可以拥有稳定的收入,有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