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第三届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兴华财富集团董事长陈茂春:立身创业,转业老兵百炼精钢,兴华财富连续14年跻身中国民企500强;奉亲至孝,40年不弃山乡僻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兼济家国,总投百亿巨资,反哺乡村振兴----大山的儿子陈茂春,军魂不改,立身行道,扬名于世。
创业身向潮头立 解甲心未出辕门
荷洋村棕树山自然村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福安市城阳镇,从镇区出发还有60里山路。陈茂春算过,要拐1880道弯。他出生成长在那里一个最典型的农民家庭。18岁以前,他放过山养、种过番薯、挑过木碳、当过民办教师。
可以想见,当年那个农家青年,伫立山巅,极目天际,是一颗多么澎湃的心。1970年,他做出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从军报国。部队的熔炼,可以脱胎换骨,头年四个季度,他都获得嘉奖,年底荣立“三等功”,当年入党提干。15年军旅,从山石一样夯朴的农家青年成长为手握军队院校本科文凭的副团级连指导员……多年以后,回首向来,陈茂春说:“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是军队给了他最重要的品质---坚定的意志和铭刻入骨的家国情怀。情怀素朴,让他再次作出一个常人很难理解的选择。
1984年11月,回家探亲,眼见乡亲们还是日复一日在山沟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握着父亲粗砾的手、看着变形的关节,他潸然泪下。一个想法难以抑制----回乡创业,帮助家乡致富。次年,揣着1600元的转业费,领着一帮老战友,凭着父辈吃苦耐劳的基因、军人顽强拼搏的作风和一贯以来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一往直前:1985年,融高利资金、卖二手货车、跑长途运输,他的福安县复退军人旅游运输公司挖到第一桶金;1988年,闯省城,开办福州市军工制冷设备厂,生产“华尔”冰箱,一时抢手;1993年,“摸石头过河”成立福州首批民营企业---福建省福州兴华实业总公司;1999年,“第一个吃螃蟹”,远上河北武安兼并重组国企,研发国内首条全国产化生产线,年产钢材600万吨、产值逾180亿;2008年,成为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随同国家主席出席APEC峰会;2011年,兴华财富集团组建,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5位。
当初,一群初到河北的南方人,在四面透风的老厂棚下,在零下10度的严寒里,喊军号、唱军歌,苦干3个月,次年初,荒草丛生的“幽灵厂房”,钢花四溅,一派繁荣。一位下岗又返岗的老工人,不禁盈眶:“真是奇迹,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序传仁孝绳道正 笃行慈义致光明
亿万富翁,该是什么样子?也许你能在棕树山的石径上遇见他,身材不高,面目慈善,衣着简单,言语中和。但是,当他说到,我是福安人、户口都还在福安时,眼里一亮,好像很骄傲。
34年,陈茂春的事业拓展到澳大利亚的腹地、吉尔吉斯斯坦的矿山,心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层层峰回路转。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说,爹妈在这里,这里就是家。按照所有中国传统该有的方式--包括伺候榻前、穿衣喂食,包括隆重寿礼、契阔盛宴,他行了孝、尽了道。作为大集团的总裁,他是个典型的“空中飞人”,可不管多远,他或妻子每隔十天都要车走百余公里,回到年迈双亲身边---这一点难能可贵。即使长寿,父亲还是在百岁上,走完一生。临了,老父说:“我们家富了,可村里不少老人还困难,我的积蓄全都分给他们…”这位长者,目不识丁,他交代的身后事尽然全是别人家的苦----这也是“荷洋敬老基金”的缘起。为了圆老人的遗愿,陈茂春又垫上些,合计100万元,设立“荷洋敬老基金”,给村里70以上老人按时补助。
父慈子孝,传承有序。陈茂春富而能行仁道,不是偶然,是家风。“百万元是自己的,千万元是朋友的,万万元是社会的”这是他金钱观。那时,刚回乡,欠着高利融资,负债经营,母亲却动员他给村里修路、给邻村修桥---这就有了村里通向镇上的第一条机耕路。他说,母亲就像蜡烛,照亮我们,指着我前行。多年来,他先后成立“茂春助学金”等基金,在老家和河北、宁夏、福州、柘荣捐资3000多万用于修桥铺路建学校,资助大学生1000多人。这些学生当中已经有20余人学业有成,走上职场。2010年,家乡举办助学仪式,老母亲被请上主席台,第一次和“县官”一起给贫困大学生发红包,被“拍了电视”,为这事,老太太激动了许多天,叨叨了大半年。
2014年夏,城阳镇考上大学的116位学子中,有一名很特别,她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寺庙门口,被师傅靠香火钱养大。陈茂春支付了她上大学的所有费用,而今,已经是个婷婷玉立的大学研究生,她的人生以不幸开始,渐向光明,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有许多像陈茂春一家那样的人。
无悔只向连吹角 有梦惟余兴家国
“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公司的厂房里有这样一条标语:“企业有益社会,方显存在价值”。不管创业、守业、拓业,反哺家国、奉献社会的信念从未离弃。捐钱捐物,他从不落人后,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防台抗台和灾后重建,一笔一笔,情浓意深。
但是,在他看来,“授之与鱼”的临时行为解决不了根本。父亲走后,他和六弟漫步棕树山,看层林毓秀、峰峦如聚、云潮风涌,六弟说,这一代还有人回村里,下一代就再也回不来了,乡村正在渐渐的消亡…这深深触动了陈茂春:得有一个真正留得住人的原乡,振兴乡村是必行之路:
到2017年底,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镇辛务村建成主打西班牙西红柿的高新农业园2.4万亩,2800名当地农民就业,辛务村彻底脱贫----这个乡村振兴项目是兴华财富集团与辛务村签的约,结合兴华财富集团公司多年来涉足农业、农村、农民的经验,探索“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以别古庄镇为中心,辐射22个村街,近2万人口,分4期10年开发,总投资100亿元,其中农业投资50亿元,休闲农业和综合配套投资50亿。资地双方共同的愿景是:“丰富京津菜篮子、装满农民钱袋子”。
2017年宁德投洽会上,集团与福安市政府签约,投资10亿元开发棕树山旅游项目,探索文化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棕树山模式”。陈茂春的“小目标”是:搞我们自己的“一路一带”,把路修好,两边发展农业产业带,到2035年,提供800个村民就业岗位,带动周边200户家庭发展创业……2019年底,已投资1.2亿,建设全长11.06公里、沿途设立10个观景台的山岭重丘区三级乡村振兴公路。他想着,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构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回得去的“梦里老家”、“心灵桃源”。
“八闽大地乡愁里,千年一梦棕树山。”陈茂春在回忆双亲的文章里写下这样的诗句。当年,他转过1880道山弯,走5个小时山路,走向自己的一片天地。今天,为了寻梦,从镇区驱车50分钟,可以回到原乡---这个梦,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
后记:许多人都不了解陈茂春的另一个身份---中共河北兴华钢铁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他掌握财富,但仍然是个优秀的党员,是共和国的退役军人。他的企业,退伍军人是主体,从没有辞退过一个老兵。每年“八一”建军节,福建、山西、河北、宁夏所有分公司,升军旗,列队伍,唱军歌,发慰问。40多年前,刚刚提拔为团级干部,他却强烈要求转业。找部队首长,甚至找到当时福建省委书记。想法很简单:“谋创业之道,解农村之困”----穿上军装,是为了理想,解甲归乡,还是为了理想。50年代生人,几乎都具有那样高贵的情怀。这在他的经历中体现特别明显:2018年9月,他把大学本科刚毕业的儿子送去魂牵梦绕的军营。
陈茂春生于1952年,年近古稀。当他目送儿子登车那一刻,万般不舍。这个退役老兵,仍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行仁孝、爱家国,践行当初的誓言、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