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人风采 > 八闽退役军人先进典型
编者按: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日,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共同发布2024年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从9月27日开始,厅官微官网开设专栏,讲述深藏于老兵记忆中直抵人心的细节,跟随老兵们的思绪,一起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充分展示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风貌,汲取“榜样”的精神营养,化为不竭前行的奋进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今日关注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二级主任科员周善杰的先进事迹。
退役不褪色,在新战场续写荣光
——记2024年全省“最美退役军人”、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二级主任科员周善杰
周善杰,1999年12月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2018年转业到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后,即具体承办闽宁协作工作。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亲自指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事业。作为援宁群体的一份子,他既是亲历者、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建设者。
时序更迭,他像候鸟一样迁徙往返,肩负使命,倾注福建所能、聚焦宁夏所需共谱山海深情,总里程达121288公里。光影荏苒,他像树一样坚守“阵地”近2200天,尽显退役军人本色,与身着戎装时一样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新的岗位在哪里,新的战位就在哪里,新的荣光就书写到哪里。周善杰始终秉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不断擦亮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底色。他具体承办的闽宁协作工作,连续6年在中央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2020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所在的原省扶贫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所在处室被评为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2年所在处室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获评厅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2024年被授予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保持军人“亮剑”品质
勤学苦练迅速成为闽宁协作行家里手
还在部队时,周善杰就是单位的业务“兵王”,走上新的岗位,他从一个“新兵”学起,一切从头来过。为了尽快补齐短板、适应工作,他拿出部队期间吃苦耐劳的拼劲和韧劲,一门心思学政策,一杆到底抓业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做好闽宁协作工作,周善杰不等不靠,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懂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本领,甩掉“门外汉”帽子。
周善杰有一个翻毛了的记录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所有重要的政策理论和工作信息,还有他平时工作中自主学习、翻阅过的大量历史文件资料。每一次会议的领导讲话,每一次对接的工作任务,他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册,时不时就拿出来学习研究。他熟知闽宁协作所有重点任务和114项具体指标进展情况,做到随问随答,从无差错。同时,闽宁协作工作面广、联系面宽,要和闽宁两省区的省直机关、地方市县、社会企业各个方面的群体联系,上至省级领导,下到个体工商,都是他要服务联系的对象,为此他每次认识新的人,都第一时间在微信和电话中留存好联系方式,备注清楚具体信息,以便在有人联系他时能够马上回忆起对方,迅速开展工作。时间久了,大家都为他的热情实在所感染,“要问闽宁协作就找周善杰”,他也被大家称为“闽宁协作百科全书”。
2023年12月底,为迎接中央年度考核,周善杰连续加班半月有余。元旦前两天,他在办公室伏案工作,感觉脑袋有点沉,耳朵嗡嗡叫,但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同事走到他身边,拍打着他的肩膀说:“怎么一直叫你没反应呀,没事吧?”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经检查,身体一向结实的他,竟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听力衰弱到已经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医生要求马上住院治疗,他说能不能再拖两天,还有工作没处理完。医生很严肃地告诫他,这是最佳治疗期,再拖将有很大概率导致永久性后遗症。但周善杰还是回到办公室,带上资料,才住进医院。住院六天,等症状稍有好转后,他顾不得医生要多休息的嘱咐,跟随大部队径直奔赴宁夏,参与现场考核工作。历经西北的严寒和较高海拔,不管晚上加班到几点,他都对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接连奋战十余天,直到任务圆满完成回到家中,才独自去医院复查病情。周善杰的默默奉献、无声付出不但赢得了工作团队的一致认可,期间的表现也得到了国家考核组的高度肯定。
通过不断学习,周善杰从一名“新兵”成为结对帮扶战线上吃透政策、熟稔情况的“兵王”。2020年8月4日,他将闽宁模式的宏大实践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动人故事浓缩于4418字中,在中宣部《党建》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闽宁模式:山海携手缚苍龙》。
彰显军人担当作风
善作善成推动闽宁协作持续走深走实
6年来,作为一名老兵,周善杰始终保持着部队作风,始终牢记自身职责任务,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拼劲,善作善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这些年,在深化闽宁协作的各项活动中,常常能见到周善杰忙碌的身影。
他密切联络、对接沟通国家部门、宁夏方面和省援宁工作队,奔波于闽宁两地,组织各类辅导、座谈、培训,筹办闽宁互学互助联席会议等大型活动会议,协助组织两省区党政代表团互访交流、各类经贸文化考察互访。他经常深入帮扶地区进企业、看产业、进农村、访农户,有力有效协调协助各方推动落实好各级工作要求。
周善杰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重情重义、敢于担当。自从到地方工作以后,他从来没有休过一天假,单位连续两年安排他疗养,也都因为工作原因,被他一推再推,最终还是没能成行。他的爱人还是现役军人,平时也是工作繁忙。去年正值家中大儿子中考结束,妻子和孩子老早就和他商量计划去甘肃青海旅游一次,也让经过紧张中考的大儿子放松一下。他的爱人事先加班加点,终于调休到了几天连续的假期,也和孩子们做好计划,订好机票,憧憬着美好的假期。不巧,周善杰所在处室因工作调整,来了新领导,还要即刻着手筹备我省党政代表团赴宁召开座谈会。周善杰也犹豫不已,但是最后为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了新任领导能够快速掌握工作全局,他只能缺席家庭出游,毅然决定留下战斗。当听着电话那头的爱人,讲述身背大包小包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旅程,周善杰心中十分愧疚,他只有用心做好手头的工作,以期之后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回馈家人。
闽宁协作工作繁杂,需要周善杰赶往一线调度协调的事情不胜枚举,而在长期的出差往返中,也偶尔有“惊险”时刻。2021年1月,他受上级委派,赴固原出差,遇上大雪天气,飞机降落在西安,后续航程取消,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刻不容缓,他只能不顾天气恶劣,马上改乘大巴前行,不料又遇高速封路,只好改走国道,前后历经7个多小时才到达固原市,确保了任务按时完成。
周善杰不断记录闽宁协作中的先进经验和点滴故事,积极联系《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闽宁模式”经验做法的文章、视频数百篇,并配合完成了《山海情》《闽宁纪事》《开学第一课》等一大批重磅宣传品的制作拍摄,多项典型案例还获中办、国办通报表扬并向全国推广,扩大了闽宁协作知名度和影响力。
牢记军人为民初心
勇于进取全力打造闽宁协作升级版
6年来,周善杰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指示内化于心,始终坚持“在部队保护人民群众,在地方服务人民群众”的信念,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为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助力各项工作取得成效贡献一份力量,确保高质量完成上级交予的重大政治任务。
6年来,为了促进宁夏产业发展,周善杰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组织动员闽籍企业赴宁夏考察交流,引导落地投产企业698家,落地322.85亿元资金;为了驱动闽宁区域协调发展,巩固提升12个闽宁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水平,他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项目有效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了让宁夏特色农产品卖得更好,他拓宽闽宁两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共采购、帮助销售宁夏农副产品152.7亿元;为了让宁夏劳动力走出山区,在福建实现就业梦,他组织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67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9375人次,组织输转宁夏农村劳动力到宁夏区外就业57431人;为了促进闽宁两地携手融合发展,他还推动实现学校、医院、村等结对协作600余对,打造了100个闽宁示范村。
宁夏是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区,在闽宁劳务协作中有大量宁夏农村劳动力到福建工作,很多人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气候生活多有不适应,特别是回族穆斯林同胞因为宗教信仰原因只吃清真餐。为了帮助解决宁夏劳动力在福建稳岗就业的问题,春节期间周善杰放弃休息时间,深入企业一线看望宁籍务工人员,协调企业建立清真餐厅,切实解决回族同胞饮食困难,同时积极动员企业为宁夏员工开设夫妻宿舍,避免夫妻二人因集体宿舍被迫分离。这些极富人性化关怀的细节措施在周善杰的大力推动下逐一落实,极大提升了宁夏务工人员在闽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既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福建,也帮助闽籍企业更好解决“用工荒”,让闽宁劳务协作真正实现宁夏亲人“吃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的殷殷嘱托。
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身着戎装,他是部队骨干;离开军营,他是行业能手。周善杰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退役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誓言,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了“时刻准备着”态度,在人生不同阶段和岗位上建功立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和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