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退伍老兵王水明:穿上白大褂,我还是一个兵

来源:厅军休处、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闽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18 14:56 浏览量:{{pvCount}}

  “听说市里面的老中医今天下来义诊,乡亲们都来瞧一瞧。”3月12日,久违的阳光洒落在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的暾照广场上,广场内人潮如织。原来当天,漳州军休医疗志愿服务队来到旧镇镇进行义诊,得知此事的村民们纷纷前来寻医问药,现场好不热闹。

  “放宽心,不碍事,你的身子壮实着呢!”当日上午11时12分,王水明刚刚送走一名患者,紧接着又有一位患者抢坐到座位前,那已是他当天问诊的第25位患者。王水明笑着表示,时间宝贵,他得把握有限的时间多为乡亲们解决疑难杂症。

  

  王水明在漳浦县旧镇镇义诊

  传承家风 立志为民服务

  现年85岁的王水明是漳州市龙文区人,1965年从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便应召入伍,曾多次随军出征,1999年5月退休后,任漳州市第二军休所军休干部。

  “我父亲参加过红军,他是一位无名英雄。我走上军医这条路,就是为了向他致敬。”回顾59载漫漫军医路,王水明说,他父亲17岁就加入红军,他从小就是在父亲的红色故事熏陶下成长的,父亲王德源是他心中的丰碑和学习的榜样。

  1986年,王德源因病离世,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王水明。

  王水明在父亲的引导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每遇到国家有重大自然灾害时,他总是以不记名的形式捐款给灾区灾民。而王水明家中还有一位一级残疾的弟弟,家庭经济也有负担。

  “我们家算是三代都为国家做过贡献了。”谈话间,王水明开玩笑道,在部队时因经常换防或有参战等任务,他的儿子出生四个月便不在他们夫妻身边,到小学阶段,又跟随夫妻俩辗转三省四地,读过4所小学。

  2023年9月,王水明加入漳州军休医疗志愿服务队,以一名军医的身份应召“入伍”,用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

  忠心卫国 夫妻同赴沙场

  “军人,便应该像我父亲一样,做一名无名英雄。”王水明说道。

  作为红军的后代,王水明一直认为,有责任用红军精神来鞭策自己。在他“南征北战”的十二年战斗生涯中,曾三次写过遗书、两次参加实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王水明所在野战医院受命紧急组织4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王水明和他爱人卓秀兰报名参加并获批准,王水明任其中一支医疗队队长。为防意外,上级领导要求参加的人都写一份遗书,这已是王水明写的第二份遗书。

  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王水明所在野战医院接到参战命令后,立即组织全院人员进行动员,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参战,王水明夫妻又一次双双报名。而此时,他的大儿子被接到部队驻地上学才几个月,经过商量夫妻俩决定,将孩子送回老家抚养。“假如我们夫妻俩都牺牲的话,请组织按照烈士子女的要求帮助我们培养小孩。若我们两人中只牺牲一人,我们不给组织增加任何负担,困难自己解决。”王水明又一次写下遗书。

  参加唐山大地震的医疗保障,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回忆起和爱人卓秀兰一起经历的生死考验,王水明表示:“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十分自豪,因为我们都是军人。”

  行医为民 攻克疑难杂症

  国际互联网世界名医荣誉证书、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医药名人……王水明在医疗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获得了许多荣誉。王水明的专长是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疾病,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卫生条件等问题,很多人患上了胃肠道疾病,为了更好治疗,王水明不仅自学中医理论,还效仿“神农尝百草”,经过不懈努力解决多项中医治疗中的疑难杂症。

  1984年6月的一天,王水明乘车从上海返回厦门,有一位超预产期的初产妇临产,列车长呼叫求助,王水明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接生任务。在没有接生条件的硬卧车上,产妇胎位又不正,王水明应用之前所学的妇产科接生知识、技术,克服了种种困难,使得产妇分娩顺利,母子平安。这件事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胡平肯定,南昌铁路报也曾刊登了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

  2023年10月份,王水明随漳州军休医疗志愿服务队到漳浦县为一名退役军人的母亲把脉后,一下子就找到病因,并给出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这位母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太感谢了,这次检查了却了我多年的心病。”医疗队成立仅一个月,王水明就为数十名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该队的“明星医生”。

  这些年,在行医为民的道路上,王水明总是低调做人,高调行事。他说:“穿上白大褂,我还是一个兵,虽然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不会停止。”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