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老兵永远跟党走

2023年全省最美退役军人丨丁恒

来源:厅思政处、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3-08-13 15:24 浏览量:{{pvCount}}

  “组织安排我去哪,我就去哪里”

  ——记2023年全省最美退役军人、平潭综合实验区退役军人关爱协会会长 丁恒

  “若有战,召必回”这六个字,一直挂在丁恒心间。

  生于1963年的他,始终践行着“老兵不老 军魂如钢”的做事原则。

  几十年以来,一直在乡村工作的丁恒,身上流淌着立德树人、服务共同家园建设的血液,即使现在已经退休,仍不忘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栉风沐雨,展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忠诚品格。

  退役回乡 扎根农村

  为百姓幸福生活不懈努力

  “丁会长记性很好。”平潭综合实验区退役军人关爱协会财务负责人林銮贵这样评价丁恒。“每一次重大节点,他都能说出准确的时间,这与他在部队干过电台工作分不开。”

  1980年,怀惴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和儿时对部队的憧憬,丁恒走进部队,担任起部队的电台兵工作。凭着初生牛犊的冲劲,他在1982年和198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集团军授予)。

  1985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平潭中楼乡,开始了乡村事务的管理。一干,就干了10多年,从乡政府的文化广播站工作再到人武部,他心系民生,带着一腔热血在基层工作中屡立新功。

  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坚守;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冲锋。这样的语句放在丁恒身上再不合适不过了。除了担任人武部部长的工作,他还是中楼乡大中村的包村领导,为了抓好农田生产,他还自费带着乡里的民兵营长前往北京学习农业种植技术。

  大中村有个6亩农田组成的“地福来”实验园,这就是丁恒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杰作”。从北京学成后,他把村里84亩低效林换上了矮脚枇杷和无花果。

  除了农田的改造,他还修了路,把村里危房变成了新房……丁恒为农民们做了好事,大家都直夸他重诺守信,是一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干部。

  2002年,丁恒离开中楼乡,到了芦洋,继续担任人武部部长,同时组织给了他新的身份——“党委综治副书记”。这一干,又10多年过去了,他也一步步成为了芦洋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芦洋是农业大乡,丁恒的重点不仅放在农业上,还放在了项目引进上。2003年,在丁恒的搭桥牵线下,福建阳光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落地了,这一项目解决了平潭岛上人民吃肉的难题。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后,园区不仅盖起了猪舍,同时还建起了沼气池、有机肥厂、木麻黄林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猪-沼-果-蔬-林”综合开发和良性循环的现代农牧生产新模式。

  如今,走进园区,可以看到这里不仅圈养着10万头猪,同时各色瓜果蔬菜一应俱全。

  轮班换岗 坚守现场

  为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无私奉献

  一朝入军营,一生军人魂。

  2010年,丁恒被组织临时抽调到平潭澳前组团建设指挥部工作,担任工程组组长一职。工程组组长的工作不是一份易事,“是真的很苦啊,可是我们不能不干。”回忆起抓项目建设的时候,丁恒红了眼眶,他说回想抗战的烽火岁月多少先烈牺牲,而我们还能在这里工作着,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呢。

  在他哽咽的话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在战场上用血泪书写的抗战家书,正因为这股力量,每每遇到困难,丁恒总会抛下杂念,迎难而上。

  2011年正值平潭澳前客滚码头及东澳中心渔港项目的建设高潮期——海面上大型挖泥船伸着大抓斗将泥沙从海底下掏起放进驳泥船、装卸车将山上爆破的大石块抛填海里、预制场上一台大型塔吊安装完毕……

  平潭的海风把丁恒吹得更黑了,但他始终争分夺秒,带着人员到各个爆破点监督爆破,凡是影响建设的堵点他都一一记录,现场协调,如果协调不了,他会回去办公室找到对应的人员当天解决。

  “这个项目事关两岸的直航通道,我一刻也不敢耽误。”丁恒说,凡是当天需要协调的,我不会让它留到第二天,正因他们的“白+黑”“5+2”的干法,项目建设进度还受到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的表扬。那一年,丁恒还以特邀嘉宾身份接受中央电视台《小丫跑两会》节目组的采访,那一场采访,让平潭再次站在了更高的舞台。

  肯定与赞赏的背后,是无数次挑灯夜战的奋斗。这一点,丁恒始终埋藏心间,久久不语。

  同年11月,项目建成了,“海峡号”高速客滚轮正式从平潭首航到台中,开通了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滚航线。

  坐在“海峡号”上,丁恒心情无比激动,回想起项目建设的日日夜夜,再到如今的两岸直航,他流着泪水望着大海,“平潭的未来让人期待!平潭将是海西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平潭澳前猴岩山的一块岩礁上,矗立着一座石碑,碑上地图标示着平潭与台湾新竹市的位置,上面用猩红大字写着: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

  每次看到这些,丁恒说,他的心总会再次涌起新的使命,他认为在平潭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幸福的坚守。

  “我曾是一个兵,现在我也要帮助平潭去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一位退役军人的肺腑之言,表达了不忘初心的赤子之情。丁恒说,每一次的拼搏,都只为了一个信念。

  一心一意 尽责善仁

  为退役老兵保驾护航加足马力

  不同的舞台,同样的拼博。

  告别了项目建设的“管家”身份,丁恒又操心起了民生百事。2014年,他当上了平潭澳前镇的人大主席。这时,他要管的事更多更杂了。

  2014年的平潭,是大开放大开发的时期,几乎一夜之间,宽大的马路纵横交错,工地遍地开花,日夜轰鸣。所有的规划和设计在人们看来都极度超前。正是这样的建设热潮,给了丁恒更多的任务。他需要在项目动工前,扫清阻碍,还要做好群众的工作。每一次下到农民家里,都是对丁恒极大的考验,因为不知道下一户人家将会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

  “虽然经常得不到村民理解,可是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就这样,带着不放弃的军人精神,他和他的同事们一一击破征迁难题。

  优异的表现又让丁恒走向了更高的地方,2016年,他成了平潭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征迁处处长,领导们对他评价很高,“老丁啊,你来了我们就轻松了,你是得力干将,我们都在盼着你来呢。”

  丁恒没有因为受到肯定而沾沾自喜,反倒是踏实苦干,发挥起退役军人不怕苦的精神。

  “组织安排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没有二心,就觉得给我工作了我就好好干。”丁恒的努力,也得到了当时平潭相关领导的赞扬,他们评价说,“丁恒从部队到地方,从来没向我们要求什么,总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才是人民的好公仆。”

  2020年3月,丁恒退休了,“我提前三年退休,也是想着给年轻人腾位子,这种奉献是我乐于做的,我也愿意把机会留给更多的人。”

  军人的精神在岗位上淋漓尽致挥洒着,同时也不忘把更多红色知识传播给成长中的儿童。2022年10月,他走进平潭世界城幼儿园为幼儿讲述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小英雄潘冬子历尽艰难曲折,与敌人斗智斗勇,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的行动,他勇敢、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助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潘冬子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听完丁恒爷爷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现场,他还带着小朋友一起唱《红星照我去战斗》,激发了孩子们保家卫国的信念。

  “我希望幼儿园时期就可以给孩子们上这类红色课程,这种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可以补充校本教材之外的空白。”丁恒说。

  退休后的丁恒,还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爷爷”,一种是平潭综合实验区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的会长。“负责接送孙子,我感觉自己能为家里奉献一份力,我也很高兴。协会这边,我放不下,还有那么多需要被关爱的退伍老兵,他们需要我,我也不能放手。”

  当上退役军人关爱协会会长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建档立卡,摸清平潭退役军人人数,以及部分家庭生活困难年老多病的退役军人。同时,利用协会平台积极开展优抚活动,让困难的退役军人及时得到救助。平时,他还会利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军烈属以及伤残退役军人。去年“八一”建军节和今年春节期间,协会积极配合平潭综合实验区退役军人事务和服务部门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共走访优抚对象867人,对795人发放了慰问金。在慰问过程中,丁恒经常深受触动,总会自掏腰包私下给他们送上一份爱心。

  “就在这两种身份中,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一边抹着泪一边说话的丁恒,也透露着生活与工作难以平衡好的无奈。虽然担任关爱协会会长一职得到了老伴的同意,但时常因为工作耽误接到孙子,让孙子一人在盼望中等待,让他还是哭了鼻子。“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老了总会时不时流泪,我想,时光能带走的是我的年龄,却不能带走军人本色。”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常言道,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为民服务的“战场”。丁恒的退役不褪色精神形成了一个个感人故事,汇成了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之歌。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