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附件下载:
八闽英烈清廉谱 | 品重柱石王荷波——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_ 厅内要闻_ 省退役军人厅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厅内要闻

八闽英烈清廉谱 | 品重柱石王荷波——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

来源:厅优抚褒扬处 发布时间:2025-01-15 17:10 浏览量:404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驻厅纪检监察组联合推出“八闽英烈党纪廉政事迹网上巡展”,厅官微官网开辟“八闽英烈清廉谱”专栏对此进行系列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牢记党纪国法,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力量。

  

  王荷波同志像

  王荷波(1882-1927),福建省福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1927年5月党的五大上,当选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为党的纪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年11月在北京被捕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临难前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路。

  作为工人运动领袖,他铁肩担当,慷慨无私,从不乱花工会的一分钱。在工作中,他处处讲公道话、办公道事。王荷波以列宁关于合作制的论述为依据,创办具有连锁性质的工人合作社,并制定章程与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经营有方,资金进出数量大,王荷波便亲自记账,组建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向会员公布账目。

  1922年,40岁的王荷波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工友们送他一块大红匾,上面写着“品重柱石”四个大字。王荷波一生追求真理,英勇斗争,清正廉洁,舍身革命,“品重柱石”这个称号名副其实。

  

  图片《品重柱石》油画(图片来源:福州市马尾区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

  王荷波与周恩来、罗亦农等一道组织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战斗中,王荷波常常在第一线指挥作战,与周恩来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周恩来尊称王荷波为“大哥”。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级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作为党的领导人,生活非常节俭,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所以他的威望很高,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旧址

  在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荷波与委员们对监察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讨论。按照中共“五大”决议,设立监察委员会的目的是“维护党的一致和权威”。在当时的革命大潮下,一些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忽视了对申请入党人员的考察和教育,一些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党内,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声望。

  “所以,应该很坚决地清洗这些腐败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巩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王荷波强调,当时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一项职责,就是履行中共1926年发布的第一个反贪污腐化的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在生死考验的抉择前,十名中央监委委员、候补委员没有一名叛徒,其中八人在数年内相继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八名烈士中,有六名是不幸被捕后,怒斥敌人的劝降,拒绝高官厚禄的引诱,慷慨赴死,英勇就义。

  1927年10月,王荷波被叛徒出卖,在北京被捕。狱中,他最初称自己叫汪一喜,江西人,在上海经营西服店。后经叛徒指认,他仅承认了真实姓名和叛徒指认身份,而对党的机密,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在狱中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能实现。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押至北京安定门外。面对敌人的枪口,王荷波视死如归,放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吓得刽子手们慌忙开枪,时年45岁。

  荷风飘万里,波光映千秋。王荷波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命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王荷波信念坚定、勇于斗争、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光辉事迹和高贵品质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人永远缅怀铭记,那一颗至死不渝的初心激励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薪火相传,赓续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