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牢记嘱托务实创新
让鹭岛双拥之花愈开愈烈
——专访厦门市双拥办主任、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文聪
厦门,一座涌动着爱国拥军热潮的英雄城市。这里地处改革开放和军事斗争准备“两个前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正是鹭岛军民情的真实写照。日前,厦门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文聪接受厅官网官微主持人的访谈。
主持人:主任好!厦门市已连续9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并努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五连冠”。厦门市如何做好双拥工作?
颜文聪: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主持人:厦门市在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方面有哪些举措?
颜文聪:
△退役转岗再续辉煌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
主持人:厦门市如何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水平?
颜文聪:
2017年以来,厦门市共接收安置2800余名军转干部,其中96.4%进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集中安置560名随军随调家属就业上岗,累计发放驻厦部队生活补贴4224余万元、未就业随军家属基本生活保障金1474余万元;落实保障驻厦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700余人次。
厦门市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今年,在全省率先出台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工作方案,探索“兵教融合”新模式,2022年起,每年安排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计划不少于100人,2023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个面向退役军人岗位,通过公费师范生就业、设置专岗招聘等渠道实现退役军人“教师梦”;创新推出“鹭岛拥军创业贷”,为退役军人企业提供总计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常态化实施“兵支书”培训工程,培养优秀退役军人走上村(社区)干部岗位,推动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建立优抚对象常态化联系和挂钩帮扶制度,完善并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5年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近5亿元。
△军地开展海上救助活动
主持人:厦门开展军民共建亮点频出,请您为我们作个简单介绍?
颜文聪:
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鼓浪屿,驻守着这样一支连队,它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它是拥政爱民、锐意进取的典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先驱,被誉为“特区精神文明仪仗队”,被中央军委授予“鼓浪屿好八连”荣誉称号。疫情期间,部队医院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参与开展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仅在2021年,31659部队便投入扶贫资金646.4万元,援建福建、江西两省地方项目20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80余户。厦门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情回馈社会。“退役不褪色血脉永相连”鹭岛老兵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献血量已达10多万毫升。
全市共1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与部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文化进军营”等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更有一大批像“拥军好大妈”纪不池,“拥军董事长”叶福伟等基层拥军模范个人和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合唱团等拥军社会组织涌现。还有不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
△老兵宣讲团成立仪式
主持人:厦门市在开展国防教育方面有哪些特色?
颜文聪:
一处烈士纪念设施就是一座教育基地。仅厦门烈士陵园2021年就接待军地各级各单位前来祭扫英烈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800批次10万多人次。思明区利用“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等阵地,常年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湖里区投入490万元与驻厦某旅共建“神山红色教育基地”;海沧区建成东孚国防教育馆和“卫我海疆”等多个国防教育基地;翔安区建设“英雄三岛精神”主题馆。进一步夯实爱国拥军思想根基,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拥军支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