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良元
一线手记: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老兵,进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后,我对“部队官兵的事,就是自家的事”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何用好“晋江经验”,发扬“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通过真正为部队官兵和军属解难题、办实事,将拥军情怀落实到行动上,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1年10月任职后,我首先来到泉州军分区和驻军单位走访,与部队官兵座谈,听取意见建议。2022年,得知驻泉某部官兵因水井年久失修,面临无水可喝的困境,我们第一时间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通过20多天的连续作业,在该部队营区打出一口200多米深、日出水量达15吨的深水井,解决了官兵的饮水问题。水有了,路也得通。经过多方努力,几个月后,一条从大山通往城区的“拥军专线”得以开通,提供定时接送服务、点对点直达的班车,为驻扎在高山地区的基层连队官兵解决了出行难题。
“我的丈夫是一名飞行员,为了避免长期两地分居,我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这里,但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推进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驻泉某部飞行员张磊与妻子柳宇的情况。随军前,柳宇在云南昆明任教,来到泉州后,她始终放不下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为了帮助军属就业,我们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按照“计划安置、政策助力、生活保障”的原则,将柳宇安置到部队驻地附近的学校,继续担任教师。“我们刚给双胞胎儿子过了3周岁生日,来到泉州后,我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柳宇对随军后的生活十分满意。
双拥工作无小事,在解决军属就业问题的同时,我们一直关注着“军娃”的学习和生活。在驻泉某部营区内,有一所特别的“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每天下午4:30,社工辅导员都会准时来到这里,为放学的“军娃”们辅导作业,带孩子们做手工、学书法。截至目前,该学校已经为2600余个军人家庭提供服务,开展各类活动120余场次。
为了通过司法服务做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2022年,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成立福建省首个崇军拥军司法服务中心。2023年初,崇军拥军司法服务中心收到南安市人民法院转交的来自南安市人武部的函,内容系驻泉某部的现役军人家庭邻里纠纷问题,由于案情复杂,该部队商请泉州市、县两级法院的司法服务中心协调解决。了解情况后,我们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由崇军拥军司法服务中心安排工作人员认真分析案情,研究解决办法。法院开通涉军绿色通道,依法启动相关程序,解了军人军属的燃眉之急。由此,“兵事兵来调、法事法来办”的崇军拥军司法服务模式在泉州市得到广泛推行。
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对“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下一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持续推进“为部队办实事”活动,为军人军属解难题,讲好属于泉州的双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