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福建双拥

福建日报今日整版聚焦我省双拥主题公园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4 15:05 浏览量:{{pvCount}}

  

  核心提示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30多年来,福建广大军民始终牢记殷切嘱托,在忠诚践行使命宗旨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如今,“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光荣传统,已深深扎根八闽大地,时时处处可见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不断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为进一步营造“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浓厚氛围,《福建省“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强调要注重发展双拥文化,要求我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至少建设1个双拥公园、双拥广场、双拥文化长廊。近年来,我省精心打造77座双拥(主题)公园,融入国防教育、双拥主题等红色文化元素,以全新的角度展示双拥文化底蕴。在“八一”建军节前后,走访一些双拥公园,感受崇军拥军氛围,领略浓浓鱼水情。

  

  “八一”前夕,驻福州武警某部官兵走进福州“双拥国防教育”主题园,接受“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

  步入福州梅峰山地公园,迎面而来是一座全天候开放的“双拥国防教育”主题园。在园区,“双拥雕塑”、八闽开国将军印鉴墙、“八一七”纪念园等展区,生动再现了人民军队解放与建设福州的光辉历程。

  建成开放以来,无论是驻榕部队新兵下连、老兵退伍,还是机关单位开展党日活动,往往会来到这里,回顾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像这样的“双拥园”全省共有77座,各具特色。“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依托绿地、凉亭等园林景观,或革命陈列馆、纪念馆,或革命烈士陵园,按照大体量、多模块、高扩展的思路建设双拥主题公园,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双拥工作新地标,让群众在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双拥和国防教育熏陶,最大限度地激发八闽儿女爱国强军的热情。”省双拥办专职副主任熊大勇介绍。

  在“八一”建军节前后,来到东山、晋江、龙海等地的三个双拥主题公园进行走访,从一个个感人的“双拥”故事中,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深。

  鱼水深情 薪火相传

  仲夏时节,东山县双拥主题公园林木葱茏、绿意正浓,丛林中火苗一般簇红的五角星在天地之间愈发夺目。

  

  东山县双拥主题公园丛林中火苗一般簇红的五角星

  东山县双拥主题公园又名虎山公园,是1953年东山岛保卫战的一处阵地旧址。70年前的7月16日,东山保卫战打响,经过36小时激战,取得最终胜利。

  “这里见证了当年东山岛军民同心协力战斗的红色历史。”东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朱胜东介绍说。2021年,东山县以保护开发革命旧址为契机,对公园进行改造提升,让其焕发新生机。

  站在东山县双拥主题公园最高点,中心城区广厦高楼尽收眼底,足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在公园地面上,清晰呈现描述东山岛保卫战惊心动魄战斗的文字;在步道中间,以铭刻主题句的形式把战斗过程的时间节点、党的领导、军事指挥、支前双拥运动以及胜利果实一一展示……“我们在公园建设中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双拥知识、宣传国防教育,使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中与历史对话、与英雄交流。”东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许世齐说。

  在展馆里,记载着东山保卫战支前模范一等功臣方雪华的故事。今年88岁的方奶奶身体依然硬朗,高兴地回忆起自己16岁时帮助藏护解放军战士的故事。

  

  今年88岁的方雪华是东山保卫战支前模范一等功臣。

  “人家恐吓你打你关你,你不害怕吗?”回答问题时,方雪华从容地说:“刚开始会害怕,但想到有解放军在身边,心里就很踏实,就不会再害怕了!”

  在东山岛保卫战中,还涌现出许多像方雪华一样的支前模范。“一把菜刀夺机枪”“海防战士的妈妈”“为解放军带路的农民向导”“解除敌兵武装的儿童英雄”等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东山军民始终勠力同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军民鱼水之情愈加深厚。

  在东山岛近海处,见到了拥军楷模陈安顺和他的儿子陈勇军。年过七旬的陈安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被评为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驻地部队指战员正在海上游泳训练,他们驾驶着小船游弋在四周,时而挡住远处飞驰来的渔船,时而靠近搏浪的人群。

  “看到部队在这里海训,父亲就主动为部队训练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也带着我一起干,这件事一干就是20多年。”陈勇军说。

  陈安顺将家中的两条渔船用于部队海上训练保障,不计报酬、坚持不懈,只要部队需要,随叫随到。当年有6名战士在海上训练中遇险,是陈安顺父子俩冒着大风浪在雾海中苦寻一天,最终把这些战士抢救回来。战士们亲切地称那艘渔船为“父子拥军船”。

  “父子拥军船”的佳话传开后,东山县广大群众纷纷加入拥军队伍。东山县澳角村个体户老郭新建一幢三层楼房,准备给儿子作婚房,他听说部队要来驻训,便找县领导要求部队一定要住进他家的新房,费用分文不收;铜钵村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谢清香,每天给住在她家的战士们煮鸡蛋;每年部队到当地驻训,群众像迎接远归的亲人一样,敲锣打鼓欢迎子弟兵,纷纷腾出最好的房子把官兵请到家里……

  在东山,“双拥”不是一个人的情怀,而是一群人的情怀、一片热土的情怀。

  优良传统 历久弥新

  参访围头村当天,虽然飘着雨,但来参观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鳞次栉比的红砖古厝建筑,狭长结实的防炮洞,弹痕累累的番仔楼……围头村双拥公园,又称“八·二三”战地公园,就建在“八·二三”炮战遗址上。如今走进围头村,清晰可见“八·二三”炮战时的炮位、战壕,一下将参访者的思绪拉回那段军民并肩战斗保家卫国的烽火岁月。

  闻名于世的“八·二三”炮战,围头村战地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300多位党员和民兵踊跃报名,支前参战,涌现出海军英雄“烈火金刚”安业民烈士和民兵英模“战地小老虎”洪建财等一批英雄人物,“英雄的围头”也因此名闻遐迩。

  紧挨着围头村双拥公园的是毓秀楼,这是一栋富有东南亚建筑风格的菲律宾番仔楼,曾是“八·二三”炮战时我海军炮连的指挥部,至今仍保留着弹洞与残窗,足可见炮战的惨烈。目前,毓秀楼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弹痕累累的毓秀楼

  “我们正在考虑以VR技术再现当年炮战场景,让人们以沉浸式的体验铭记战争,珍惜当下的和平。”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说,下一步将进一步挖掘好毓秀楼红色底蕴,争取立项把毓秀楼纳入围头村双拥公园范畴,让园区更有特色。

  

  围头村双拥公园里有一处掩体,连接一段地道。

  7月上旬,围头村第55个“双拥主题日”。7月7日一大早,驻地指战员们便扛上大米、提上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带上扫帚等劳动工具,来到围头幸福院看望、慰问老人们。接着,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里里外外打扫得窗明几净,为老人们“过年过节”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最后,指战员还为老人们带来《中国海军陆战队之歌》等大合唱,增进了军民鱼水情谊。

  自2019年开始,围头村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双拥主题日”,成为新时期围头村“军民鱼水情”不断深化的生动实践。每当“双拥主题日”到来这一天,围头幸福院就会欢声笑语一片,呈现“军民一家亲”的温馨一幕。

  在晋江市驻军某部大院,参观了由晋江市双拥办、市妇联联合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创办的一所特别的学校——“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在这里,每天下午四点半,社工辅导员都会准时为放学的军娃们开展课后作业、手工制作、书法美术辅导等服务,让军人在后方有一个安心的港湾。

  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学习乐园”、“课后四点班”、“儿童乐园”专项成长营、“童心大本营”周末工作坊等,并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夏(冬)令营。自创办以来,学校已服务军娃及其家庭2600多人次,开展各类活动120多场次,获得军人军属的连连点赞。

  “部队之事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从围头到晋江全市,致富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近年来,晋江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双拥品牌。

  盘活资源 打造阵地

  远远望去,位于龙海区海澄镇古月港临江逵海处,“月港双拥公园”几个描红大字,在阳光下更显夺目。

  进入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幽静雅致,“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直指云天。不远处,一组厦鼓战役渡海作战立雕呈现在眼前,展现了龙海船工渡海作战的风采,其中手持竹竿奋力撑船的是张水锦烈士。

  1949年,在厦鼓战役中,龙海渔村出动渔船157艘、船工128名,运送解放军渡海作战,在海战中共有27名渔民船工壮烈牺牲,特等功臣张水锦烈士一家五口同时捐躯,这是74年前龙海渔民支前参与解放厦门做出的壮举。

  74年过去了,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龙海人民没有忘记历史,继续将支前拥军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一如既往地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做到军地共赢,在军民共建中实现融合式发展,在新时期演绎了一个个动人故事。

  “拥军,要少算经济账,多算强军账。没有人民子弟兵,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龙海区双第华侨农场鹭凯庄园负责人张翔鸿斩钉截铁地说道,支持部队训练我们义不容辞。今年5月31日,鹭凯庄园与驻闽某部签署《关于场地使用的军地共建协议》,鹭凯庄园无偿为部队提供训练场地,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部队训练需求,也充分体现了企业拥军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工作和生活中,政府和学校领导、同事给了我很多的关怀和支持,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作为一名军属我感到非常自豪。”军嫂吕晓燕说。为解决驻军军嫂住宿问题,龙海程溪中学专门建设一座军嫂楼,截至目前已接收安置36名军嫂教师,成为龙海双拥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立功送喜报,尊崇暖人心。今年3月31日,龙海区捷报频传,喜讯连连。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浮宫镇、白水镇、榜山镇、程溪镇及东泗乡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郭勇川、陈国川、郑建清、吴文旭、苏振军等5名现役军人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家。

  一路上,鞭炮礼花、敲锣打鼓的热闹景象迎来了许多群众围观。“能获此殊荣,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全村、全镇、全区的荣誉。”在郭勇川家中,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为其父母佩戴绶带,送上喜报和慰问金,感谢他们培养了优秀的人才,支持部队建设。

  立功喜报,既是个人荣耀也是家族荣誉,对军人军属来说,每一张喜报背后都彰显着军人的无私奉献和忠诚担当。喜报不仅要送进门,还要送进军人军属的心,不仅要让军人的奉献得到社会认同,也要让军属共享尊崇荣光。

  “我每次路过,都会来这里转转,收获特别多,不仅了解了‘双拥’的内涵,而且进行了一次次红色文化洗礼。”退休干部郑先生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品德应该得到高度颂扬,他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万古长青。

  

  月港双拥公园以立雕形式展现龙海船工渡海作战的风采。

  作为福建省革命老区县,龙海区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2020年,该区投资6700万元对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提升改造,建成月港双拥公园。在园里,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历史纪念墙、支前船工雕塑的落成,进一步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当前,各地双拥公园建成开放后,因其独特的红色底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观,也成为人们接受国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热门“打卡地”。

  如何科学地管理运营,更好地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提升其教育效能?有关人士认为,要以强化双拥公园运营为牵引,着力盘活军地各方资源优势,创新运用网络和现代传媒载体,科学统筹、多维发展、系统建设,公园主管方要主动作为,定期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干部党性教育、市民国防教育、退役军人活动、工会文化活动、社会企业团建,以及部队新兵入列仪式等线上线下活动,多形式将双拥公园打造成一个党史军史融合教育学习活动阵地,通过看展览、听故事、做体验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现代社会和群众生活中。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